樂山市肖壩崖墓發掘順利完成
2011-10-26
肖壩崖墓位于樂山市中區青衣鄉大田村,崖墓分布密集,共分七個區,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。為配合樂雅高速公路建設,2010年12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、樂山市文物局、樂山大佛管理處等單位組成的考古隊對肖壩崖墓之“長友兒山”的崖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。長友兒山又稱癟口洞,海拔497—530米,南距大渡河約1公里,東距青衣江約0.5公里。發掘工作至2011年4月中旬結束。共發掘墓葬92座。其中崖墓89座,明代石室墓3座。
南坡崖墓清理后全景
在“長友兒山”的南坡、北坡、東坡均有崖墓分布,此次發掘的崖墓主要分布于“長友兒山”的南坡(60余座)。
所發掘的崖墓主要結構大多一致。一般包括墓道、墓門、享堂、中室、后室。按照的墓室的數量又可分為:單室、雙室和三室。以單室墓最多。雙室和三室的墓葬均共用一個享堂。最深者達40米。墓室內的結構較為簡單,一般包括棺室、灶、龕、燈臺,部分有側室。一些墓葬的享堂有雕刻,內容包括仿木結構屋頂、神獸、車馬等,風化嚴重。個別墓葬有藻井雕刻。僅M59發現有明確紀年刻字,為“陽嘉四年……”,為東漢中晚期。
M37清理后
除M48外,其余各墓均嚴重被盜。所出土器物大多為陶器碎片。可辨器形的種類有:陶俑、陶塑動物模型、陶罐、陶壺、陶釜、陶缽、陶碗、陶甑、鐵環首刀、五銖錢、貨泉、開元通寶等。
從出土器物及紀年刻字來看,此次發掘的崖墓大多為東漢中晚期。
樂山地區崖墓分布眾多,且具本地特色,但以前發掘清理數量較少。本次發掘時對樂山地區崖墓的一次大規模的、科學的考古發掘。發掘崖墓數量眾多且類型多樣。對于研究崖墓的布局、結構及年代分期上均具有較高的價值,也有助于研究當地當時的埋葬習俗及文化面貌。
M48隨葬器物出土情形
擬稿:金國林 | 核稿:周科華